2)第四十一章 邸报与民报_清穿后我绑定了强国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借就借了?

  商人们觉悟都这么高么?

  “你的水稻试验地起了大作用,”胤祥解释:“鄂尔泰把这些粮商弄到京城看了试验地,承诺凡是借粮给国库的,明年优先给他们新稻种。另外他们提供的粮食中,有一半给他们自行处理,让他们在京城高价售卖。”

  “一方面给他们赚钱,另一方面给京城那些粮商做个“引导”,好让他们忍不住跟着降价?”池夏一点就通:“那户部为什么还天天哭穷?”

  雍正打开了她的食盒:“实则虚之,虚则实之。老八沉稳,户部若是大包大揽说粮食足够赈灾,他肯定不信,天天一边哭穷一边放粮,他倒是疑心越来越深,觉得我们手里有粮,在诓他入坑。”

  胤祥也道:“他们自己没底气,底下人就更收束不住了。最多再有十天,那些粮商都要急着出清库存的粮食了。”

  就是打了一波勾心斗角的商业战。

  看谁先沉不住气。

  池夏眼睛一亮,忽然站了起来:“除了商业战,我们还可以搞舆论战啊。”

  胤祥担心名声,这没有问题。

  毕竟有个好名声,政策推动起来也顺畅很多。

  但好名声不是靠忍让得来的,忍让只能把他们的胃口养大。

  舆论是需要引导的。

  池夏越想越觉得有必要:“读书人也不是都懂朝政,更何况是平民百姓。他们多数时候可能只是听别人说说,就觉得有道理了。”

  “与其让那些贪心不足的地主士绅胡乱编排您的是非,咱们不如自己来做这个引导言论的人。把发声的喉舌掌握在自己手中。”

  雍正和胤祥都是头一回听到这个“舆论”和“喉舌”的说法。

  但这个说法很形象,他们也都久经朝局的明争暗斗,一听就懂了。

  池夏看雍正意有所动,想起他跟曾静隔空打嘴仗的“黑历史”,赶忙道:“不是《大义觉迷录》那样的,那是错误示范。”

  他上一世被人罗织了“十大罪名”后,自己写了《大义觉迷录》来辩驳,还非要一意孤行地刊发,辟谣没成功,反倒成了别人攻击他“心虚”的武器。

  雍正讪讪闭上了嘴。

  池夏补充道:“舆论战,那得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

  胤祥若有所悟:“类似我们明发的邸报。”

  池夏点头:“对!就是邸报,但邸报只有官员能看到,我们要发一个更通俗的,只要识字就能看懂的报纸。”

  “为了吸引更多人看,我们还可以在报纸上发一些“皇室人物动态”、“文人墨客诗词”,甚至是连载话本故事。”

  “对于不识字的人,也可以让各地官府征调说书人,让他们每天定时“读报”、“讲报”。重点是,要把报纸打造成权威、官方,值得信赖的渠道。”

  池夏想了想现代的报纸,其实还有很多其他内容。

  比如填字小游戏拿奖励,刊登广告实现盈利等,这些也都能在后期完善。

  她一股脑地说完,忽然意识到她说的这些已经算不上是“灵光一闪”的主意,而是一个基本成熟的舆论体系了。

  作为皇帝的后宫,她说得有点太多了。

  一回头果然见雍正认真地看着她,带了审视的目光。

  池夏心里一凛,攥紧了手指。

  雍正看到她的小动作,忽地一笑:“你紧张什么?”

  池夏赶紧跪了下来,不敢吭声。

  雍正却问:“你说的很好,如果朕想让你来做这个“民报”的实际操纵者。你可愿意?”

  请收藏:https://m.bq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