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章 附带伤害_钢铁苏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即便是在拥有KV系列重型坦克与T34中型坦克这样领先对手德军整整一代质量优势的优异坦克前提下,却依旧被整体战略上得益于先进的闪电战战术而领先了整整一个时代的德军装甲部队分割包围,杀的丢盔弃甲连连败退。

  更为重要的一点,便是时任苏联西方面军总司令的巴甫洛夫大将本人,对于装甲部队应用理念那错误而又固执到极点的看法。

  也正是因为这位时任苏联西方面军总司令的巴甫洛夫大将所推行的装甲部队建设指导思想,在此次空袭当中与马拉申科所部同行的还有另外一支苏军摩托化步兵分队,总兵力亦和马拉申科所指挥的装甲部队一样同为一个连。

  尽管巴甫洛夫将坦克定义为步兵辅助武器的看法是一种错误地开历史倒车,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坦克在集团作战中需要步兵去掩护却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二者间的关系就像是唇亡齿寒般相互依存在一起。

  本就是以无防护方式以密集阵型乘坐在坦克与卡车上的苏军步兵,因为防空火力的稀缺而在空袭当中成了德军斯图卡机群的重点关照对象。

  原本在苏军摩托化步兵师当中数量不菲的37毫米高炮与76毫米高炮,自然也是因为体积庞大不便运输的原因而一门都没有携带,仅仅只携带了一些卡车基座上的四联装马克辛防空机枪聊胜于无,从而为之后德军来袭斯图卡机群的横行肆虐埋下了隐患。

  这些在突如其来的空袭轰炸中疲于奔命的红军战士,在不到半小时的功夫里便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而伤亡惨重。

  这位在当时甚至被称之为“苏联坦克教父”的西方面军总司令大将在当时的苏军内部拥有极高的威望和人气,并且深得苏联最高领袖斯大林同志的器重和信任,以至于将苏联通往欧洲的西方大门和全苏军上下战斗力最为强悍的西方面军都一并交到了他的手中托付重任。

  不论是那些弹如雨下的50公斤级小型破片杀伤航空炸弹,亦或是那些来自斯图卡双翼之上的两挺7.92毫米航空机枪弹幕洗礼。

  巴甫洛夫错误地认为装甲部队在未来战争当中只会作为一种步兵支援和辅助型武器参战,未来战争的陆地主导兵种依旧是传统的步兵与大炮,就像一战时期那样。

  为了轻装简行以便能够跟上装甲部队的快速机动,这支乘坐着卡车甚至是直接“外挂”在T34坦克发动机舱上的苏军步兵并没有携带太多的重型装备。

  没有了步兵的支援,视野狭窄而瞻前顾后的坦克在近距离交战当中很容易就会被步兵手中的反坦克手雷乃至燃烧瓶一类的东西轻松击毁。

  反之,失去了坦克掩护的步兵在战斗当中也同样会面临无比艰难的处境,被各种轻重反步兵武器齐上打成筛子的结果是可以预见到的最终下场。

  正因如此,刚刚从头晕脑胀中稍事休息后逐渐缓过神来的马拉申科紧接着想到的便是步兵分队的伤亡情况。

  万一这些随行的轻装步兵部队遭遇的伤亡过大乃至于全军覆灭,那么这对于马拉申科接下来所要开展的行动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请收藏:https://m.bq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