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90章 文化的入侵,神奇的配乐_别叫我歌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点像306其他三个人的室友,损却又诚挚。

  在学业的间隙,他和女友在大树下约会,女友像是一只叽叽喳喳飞翔的小鸟一样,在他的面前背转身体,伸展开双臂,倒着走了几步,笑着看着他,眼睛像是月牙儿一样,然后又转过身去。

  阳光透过大树茂密的树叶投射下来,照射在他的脸上,明亮又温暖。

  这一段的明艳色彩,和那配乐完美的结合,让人忘记了现在是寒冷的冬季,似乎已经回到了温暖的春夏。

  克鲁亚斯·陈的春日,就是这电影最初的色彩。

  而那俄罗斯老哥,瞪大眼看着电影画面上,明艳的色彩和欢愉的配乐,映在他的泪光里,那种反差,又格外的奇特。

  冯一东转过身去,看向了身后的其他观众。

  所有人的面上都带着笑容。

  这个世界,似乎不会因为你的悲剧而停止欢笑,你在哭的时候,无数的人都在欢笑。

  在这种无形的力量面前,更显得人类渺小。

  隔壁影厅,前排位置,托卡夫斯基坐在中间,皱眉看着电影。

  是“电影俄罗斯”电影院最大的影厅,巨大的幕布在前,视听效果比隔壁小影厅好了很多。

  他的脑袋略微侧起,似乎在仔细的分辨这是什么音乐。

  而在他的后面一排,来自印度尼西亚的胡马托和科图特,也疑惑地瞪大了眼睛。

  这是什么音乐?好听!很熟悉!但是又有一点陌生……

  印度尼西亚最具特色的音乐,大概就是甘美兰。

  甘美兰在印尼语的原意是“用手操作”、“敲击”,顾名思义,主要是打击乐器。

  它所用的乐器大多是青铜乐器,以吊挂、水平放置的组合型乳锣乐器为核心,加上双面鼓“肯坦”、木琴“甘班”、弓弦乐器“列巴布”、拨弦乐器“切连朋”、“卡恰皮”、竹笛“苏玲”等。

  而它的组合型锣类乐器格外的丰富,主要有大吊锣、中吊锣、小吊锣、大釜锣、小釜锣、排锣、木排琴、金属排琴、共鸣筒金属排琴……

  可以说极具特色,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听一场甘美兰演奏,可以说是印尼旅游不可错过的体验。

  而胡马托和科图特,更是从小就在这种音乐中长大的。

  但此时此刻,他们却觉得,这音乐……

  像,但是又不是,很奇怪。

  是的,这是甘美兰,但又不是甘美兰。

  他们并不知道,甘美兰这种音乐,历史悠久,来源于印度、中国等传统文明古国的文化影响,但真正成型,却是在某一年,一个名号为钟君的少年,以天人之姿降临爪哇岛。

  甘美兰所使用的那些金属排锣、排琴和木排琴等乐器,不过是在模仿钟与鼓,模仿那可以撼动天地的无限威能。

  而六百年后,甘美兰早就已经在爪哇国落地生根,发展出了自己不同的特色。

  而当它

  请收藏:https://m.bq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