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58章连夜准备_崇祯十七年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众人的目光下,负手走了几步,定下身子扫视众人道:“所以,我们必须要先拔掉宣化城!传本将的命令,第一个攻破城门,或者登上城墙的,赏银千两,大军入城,府库的钱粮,晋商的店铺、仓储,本将与诸部义军七三分!大伙准备,明日一早,恢复攻城!”

  大军已经准备了半个月,况且姜有光说的很有道理,又悬了重赏,诸部都准备明日一定先拿下宣化城。

  夜幕降临,城外一大两小,三座军营内,灯火通明,营寨内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大批的工匠和士卒,正忙碌的安装攻城的器械。

  城上的清军也发现了城外叛军的动静,看这架势,便知道明天必然有一场大战,城上的清军也点燃了火把,连夜准备雷石滚木,等防守器械。

  城头上的清兵一阵忙碌,范家的掌柜为了鼓舞士气,直接抬着银子上城,大声的喊道:“动作都麻利些,范大人说了,凡是帮着大清守城的,赏银十两···”

  这一夜,城上城下,注定都不能安心入眠。

  城外的三座大营中,城北的一座,由五千义军组成,他们主要的成分,就是长城沿线各个边堡的百姓组成。

  明代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由城垣、关隘、城堡等共同组成。长城绵亘万里,分地守御。大明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等镇,除了这些重镇之外,还有上千个墩堡。

  这些墩堡中都有驻军,几十到百余不等,平时耕地,等蒙古人入侵时,便退入堡中,进行防守。

  他们大多都属于卫所,一般情况下自给自足,不向朝廷交税,朝廷也很少给他们物资,只要求他们能起到一点抵御蒙古人的作用。

  清朝入关后,这些明朝的卫所自然废除,一部分军队,被收编成为绿营,剩下的就像普通百姓一样耕种交税,成为满清盘剥的对象。

  这五千人马,都是原来的卫所之民,基本上都接受过一定程度的训练,其中不少三四十岁的汉子,甚至就是曾经的卫所兵。

  因而他们战力虽然比不上大同精兵,却有比一般的义军要强些,是明天攻城的主要部队之一。

  城外,三万人马,姜有光的三千精骑和七千步军,自然不会一开始就加入战斗,所以明天攻城的主力,是两万义军。

  大军围困宣化一月,之前也进攻过几次,现在准备了半个月的时间,各部对于自身的任务都比较清楚。

  姜有光将攻城的任务,交给各营,各营的首领又召集头目,明确任务,层层传达,细化分工,本就是想来宣化抢上一通的各部义军,立时摩拳擦掌,等待天亮的降临。

  在北营的一顶军帐内,一名四十多岁,脸上有疤的中年男子,招呼手下二十多号汉子聚集到身边。

  中年男子叫王斗,原是宣府镇保安州舜乡堡的一个总旗,满清入关后,

  请收藏:https://m.bq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