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22章金国君臣的对奏_崇祯十七年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明这边正为如何封赏有功之士而苦恼,国内将掀起一场新的风波时,金国方面也注意到了明朝内部将迎来一场剧烈的人心动荡。

  中原大战失败后,对于满清的灭亡,金国上下以有了准备,可是当明军真的轻松拿下北京的消息传来,金国还是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在他们看来,满清如果退到关外,至少还能牵制明朝几年时间,但是未曾想到,福临居然如此愚蠢,中原大战后不到三月,清国就完蛋了。

  这让豪格对他这个弟弟是相当的失望,这么个废物,居然做了清国的皇帝,真是祖宗的悲哀。

  虽然对清的灭亡,金国上下都大概知道是迟早的事,但来的这么快,金国上下还是紧张起来。

  从国力上而言,金国现在已经被明朝拉开了一大截,而他们又必须独自面对崛起的明朝,金国上下面临的巨大压力,可想而知。

  此时的金国版图,其实也不小,向西过哈密,至吐鲁番盆地,向南到汉中,秦岭一线,向北过河套,至阴山南麓,向东到潼关、武关、函谷关一带。

  算起来,这比当年西夏国最强盛时,还多了关中、汉中、河套、哈密卫、清海北部也就是北宋曾收复的陇右都护府控制的广大区域。

  金国地盘虽不小,但是人口不到千万,兵力勉强到明朝的三成,且大多不算精锐,岁入只有明朝的两成多左右,实力相差太大。

  这让金国在独自面对明朝时,难免恐惧,要不是因为有潼关、函谷之固,金国有关中之险,占了地利的优势,怕是早已赫赫发抖。

  在中原大战结束的三个多月以来,金国做出了许多应对,特别是在扩军上,下了功夫,在开荒的同时,进行军屯。

  虽然这种军队,就如同明朝的卫所,战力不值一提,但迅速膨胀的人数,还是让金国上下找到了一丝安全感。

  眼下的局势,对于金国而言,最缺的就是时间,他们需要时间开垦更多的良田,冶炼更多精铁,训练足够多的军队,但是清的迅速败亡,让他们觉得时间紧迫起来。

  长安城,孟乔芳、韩朝宣、孔文褾等几位相国,还有紧急召回长安的吴三桂、孙可望都来到内阁议事,确定今后金国的国策和方向。

  川蜀一战后,金国的权利向内阁倾斜,除了每个月两次大朝,在宫殿内举行外,平时议事,都在内阁所在的平治阁内。

  此时在平治阁一楼的议事堂内,几位相国正与吴三桂和孙可望交谈。

  这两人中,吴三桂虽然是一字王,而且兵力众多,但是他这几年只干一件事,就是在汉中屯田,训练军队,所以没什么好说的。

  孙可望因为经营河西,特别是金国准备攻灭叶尔羌,反而成为了众人中的焦点,几位国相都在向他问话。

  这时几人正说着,外面传来脚步声,有侍卫大

  请收藏:https://m.bq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