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76章安南_崇祯十七年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称,除了吸收了中华的优秀文化外,传统的糟粕也吸收了不少,党争、割据是样样俱全。

  早在明朝建立之初,安南陈朝就接受明朝册封,位列太祖十五不征之国之列,成为明朝的藩属,然而成祖时期,安南陈朝被权臣黎季牦所篡,这事儿老大自然要管,成祖随即发兵灭了黎朝,但陈氏已被黎氏杀绝,陈朝绝嗣,成祖应安南官吏耆老的请求“安南国本交州,愿复古郡县,与民更新“,随设交址承宣布政使司。

  明朝直统交趾二十多年,推行移风易俗,儒学教化,但此地民众起事不断,明廷岁岁用兵,耗费无算,尽往里面砸钱,统治成本远远高于收益,终于在明宣宗宣德二年,明军总兵官柳升在当地遭到重大挫败后,明朝决心从此撤兵,远离泥潭,而越人黎利也因此建立后黎朝。

  明朝虽然最终撤兵,但二十多年来,推行移风易俗,儒学教化,却使得汉人的诸多制度,文化对交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朝鲜无异,后黎朝很快便再次接受明朝册封。

  此时的后黎朝状况与日本幕府比较相似,也类似与明朝,国内是一团乱码,安南王黎维佑基本是个傀儡,朝政由权臣清都王郑梉主持。

  若只是如此,那还算好,但安南境内还有高平莫朝与黎朝争鼎,南面还另一位异性王割据政权广南阮氏,整个国家乱的不行,各种内斗并不比中国逊色。

  安南虽小,但五脏俱全,上演的故事与中国无异。

  这么一个******,国内却有这么多码头,这旨传给黎氏,傀儡国王,说了与没说一样,传给莫氏,那黎朝肯定意见大,那就只能传给权臣了。

  这么多门路,这么多码头,不熟悉清南洋各国的情况,这差事还真办不好。

  船队首先到了升龙,向黎朝的实际掌控者郑梉宣示旨意,要求安南配合明朝打击荷夷,断绝与荷夷的贸易,并在旗帜要加上“大明国属”四个大字。

  升龙靠近大明,所以郑梉对于明朝的情况多少有些了解,大明虽然没有亡国,但是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都城都被建夷夺取,至今没有夺回,可谓自顾不暇,他认为明朝没有精力南顾,所以郑梉并不愿意得罪荷夷,他接受将“大明国属”四个大字加到安南军的旌旗上,但对打击荷夷却表现十分冷淡。

  第一份旨意,就没达到效果,这让自以为能一呼百应的钱秉镫感到十分挫败。

  作为礼部主客司官员,主官藩属往来,虽说这些年朝贡减少,但他没想到大明的地位,下降的如此之快。

  此时钱秉镫心里不禁佩服起王彦来,如果不是调入理藩院出使南洋,他不会知道明朝的影响已经如此淡薄。

  他迫切想要在南洋重振大明的威望和影响,可对于接下来要怎么做,他却两眼全黑,好在这时有在升龙的大明商人建议可以去升龙的南面,到顺化找广南阮氏去谈。

  船队随即起航,往南进发,意图恢复大明的影响。

  .m.

  请收藏:https://m.bq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