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82章火枪_崇祯十七年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一眼,点了点头。

  吩咐完,他便提着步子向韩桦的尸体走去,甲板上都是血水,脚下打滑,一名水手连忙把他扶住。

  吴世昭与几名护卫跪坐在尸体旁,两眼发红,船老大看了看已经完全没了生机,叹了口气,“海葬吧!”

  海上机会大,风险也大,既然选择下海,那就得有这样的准备。

  汉人讲究入土为安,但在海上条件却不允许,南洋本就天气炎热,船只又不知到什么时候靠岸,尸体放在船上,几日就会腐烂,引起疫病,只能抛尸大海。

  就在船老大说话时,甲板角落里,却一阵阵惨叫声传来,王富贵领着几名水手,将十几名土人全部砍杀。

  整条福船上只剩二十来人,俘虏的数目超过的剩下的护卫和水手,这是个不小的隐患,船老大不能大意,小心起见只能将这些土人全部砍杀,只留下八名会操船的荷兰人。

  等众人将船上尸体清理完,荷夷和土著直接丢入海中,福船上的水手、护卫登记好后,在日落时,将尸体用帆布包裹并绑上重物,剩下的人站在甲板上,为他们简单送别,然后将一具具尸体滑入大海。

  吴世昭将一份海图和罗盘放入包裹韩桦的帆布内,看着尸体从倾斜的木板上滑下,沉入蔚蓝的大海,他的心中不禁稍微有些改变。

  船老大受伤不清,清点荷夷货物的事便交给会记账的吴世昭来进行,他依然不善于同下面的人交流,但却不在拒人于千里之外。

  在一名水手带领下,吴世昭下到船舱,水手耗开一个木箱,里面齐刷刷的摆着十多杆火枪,吴世昭眉头一皱,问道:“这种火枪有多少?”

  水手说道:“每箱十支,一共三十箱,至少三百杆!”

  吴世昭从木箱里拿出一杆,在手上看了看,应该就是之前荷夷使的那种枪,不用点火,属于自生火铳,这种火铳衡阳王的军队都没有大规模装备,荷兰人这是要运去哪里?

  想着商会中流出的消息,这次衡阳王之所以要对荷兰人开战,据说就是因为荷兰人与清廷走到了一起,难道这批火枪是荷兰人要运给满清?

  这三百支火枪虽然对于战事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关键是怕满清进行仿造,那对于大明将是个巨大的威胁。

  这眼下朝廷还在与满清议和,但满清却在勾结荷夷,买枪购炮,看来此事,必须要向上面禀报。

  吴世昭将枪放回箱中,又在船仓内看了看,其他都是些南洋的香料、象牙等物,他一一记下,然后计算价值,可以预见这次活下来的人,都将发一笔横财。

  这有了银钱,还要出海吗?还是回去参加科举?吴世昭心中第一次犹豫起来。

  第二日,船上剩下的人商议后,认为商船上的人手,已经不能继续南下,大多数人都赞同这个意见。

  这也是船上和陆地上的不同,许多事情都要和别人商议,因为只要有人不配合,船便走不了,预见风浪便要沉。

  吴世昭慢慢适应这一点,船只按着大多数人的意愿北返,但因为水手大量死亡,船只操作不便,归途却十分不顺。

  十日后,他们才在安南阮氏控制的顺化城附近的海面上,被明军水师船队与遇见,并把并把两艘船一起拖回了顺化修复。

  船上的货物只能在顺化销售,然后装上安南的米粮返航。

  这是一个循环,久而久之,南洋诸邦在经济上,就会对明朝形成依赖,最后成为明朝的粮食和原料产地。

  不过那艘夷船上的三十门红夷大炮,以及三百杆火枪,却被水师留了下来。

  此时明军联合阮氏和真腊攻打占城的战事已经进入了激烈的阶段,占城人抵抗十分强烈,明军物资消耗很大,正好需要补充一批火器。

  最后商船只带着那一幅铠甲,一杆火枪回到广京,并通过商会的渠道,向广东官府禀报。

  .m.

  请收藏:https://m.bq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