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六章 凌一农的焦急_影视都市从四合院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业里面都是一样的,价格到时候肯定能涨起来。再说现在种蘑菇的人很多,但是其中良莠不齐。好的坏的都有。”

  “咱们不说别人,就说俄们村里,李大有种出的蘑菇品相最好,五蹲叔的就差了一点。额觉得不是所有人能种好蘑菇,有的人种地有天赋,有的人反而养殖有天赋。就说五蹲叔,他家的鸡比其他人家里长的更快,蚯蚓也是如此。”

  “所以我的想法是,将一部分不适合养蘑菇的人让他们去干别的工作,哪怕让他们进入加工厂工作,这样到时候咱们玉泉营这边的蘑菇全都是品相好的,价格肯定比其他地方的蘑菇价格高一点。也能促进更多人买蘑菇,拓展新的市场,而不是因为良莠不齐,让市场萎缩了。”

  凌一农想了一下,有点不想接手这个办法。

  “不行,这样的话你知道意味着什么嘛?意味着整个玉泉营,甚至周围的县市里面,会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人会放弃种植双孢菇,但是他们之前已经贷款修建大棚,他们不能背上这样的债务。何况如果他们拆掉养菇的大棚,转向洽谈产业,那么我们推广双孢菇养殖的事情,就会毁于一旦。”

  “凌教授,局面不会这么悲观的。对于那些贷款养菇的人来说,养菇是他们还上贷款的唯一出路,所以他们肯定会认真对待。如果你不想更多人退出的话,你能做的就是让那些技术人员好好指导他们,让他们能养品相好的蘑菇,而不是最终功败垂成。”

  “但是我说实话凌教授,这个蘑菇养殖短时期内对于脱贫有帮助,但是长期来看的话,除非是规模化养殖,否则没有太大的帮助。”

  凌一农有不同意见,不服气的说道:“你这个猜测没有任何一句,哪怕按照一块钱来算,村民也是有收入的,怎么能说没有太大帮助呢?”

  赵舒城早就想到他会这样说,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报表给他看。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的经济水平都在上升,尤其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说其他地方,单单是银川市,从之前的人均工资三十块,到现在的七八百块钱,这个工资翻了二十倍。就算是以后不会变化很快,但是二十年之后,翻个三五倍都是有可能的吧?”

  凌一农想了一下,觉得赵舒城这样计算没有什么问题。

  赵舒城继续说道:“好,那么按照人均工资两千块一个月计算,那么种蘑菇的话,需要多少才能达到这个水准呢?一年可以种两次蘑菇,每次两个月的采摘期,期间大概一个棚子产量是4800-8000斤左右。如果真的脱贫的话,蘑菇的价格需要到六块钱一斤才行。可是凌教授,你觉得这个可能吗?”

  “这样就出现一个问题,蘑菇扶贫,只能缓解一部分,剩下的缺口咋办?只能让农民建更大

  请收藏:https://m.bq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