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4章 吃臭鳜鱼(续)_解锁茶文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表。古代中国的房屋是木制结构,也这个思想的反映,木头有生命力人居住在里面。”

  冯子明喝了一口可乐,也插话进来。

  他感叹道:“文化文化,这个思路都化在日常生活的具体安排里面了。好厉害。”

  “王哥,鱼放到木桶里面,然后呢,怎么操作呀?”袁晨很好奇。

  “就是把涂抹好椒盐的鳜鱼放在木桶里,盖上盖子,盖子上压住大石头,使鱼体内更多的水分被挤压出来,然后等待6、7天,平时要看看变化,大致是还要翻动几回。

  现在BJ这个季节,大概要6、7天,。。。过来6、7天之后,鱼的身体是铜绿色,鱼鳃发红,腌制好了。然后就可以做饭了。这不是就把你们请来了。”王哥说。

  “具体怎么做?”袁晨追问。

  “把腌好的臭鳜鱼,下锅略煎到表面金黄,然后加入酱油、水,大火烧开,小火慢炖,蒜苔丁、香菇丁、红椒丁、笋丁和肉丁作为搭配,最后收汁即可。我告诉你们,最最紧要的是腌制过程,以前我师傅老是说,鳜鱼的腌制情况对菜肴的结果,起到决定性作用。”王哥说。

  “太谢谢王哥了,为了让我们吃上好吃的鱼,费了这么大的功夫。”冯子明表示感谢。

  “我孩子上学的事情,你帮我搞定了,那才是本事呢,我就是做饭的,就是个混饭的手艺,不叫啥。”王哥说。

  “你这个手艺,要好好传给徒弟,这个很重要。”冯子明说。

  “说实话,我初中都没毕业,没啥想法,后来想事情比较多,都是师傅教的。”王哥又看看师傅的照片。

  “师傅经常说,看事情要周全。比如这个腌鱼吧,腌制的时候,放多少盐就要考虑了。”

  “放盐。。。,要考虑什么?”

  “现在人的生活条件,人的口味,人的身体劳动和以前不同了。今天说的10斤鱼配比120克盐,适合城里人吃的口感。要是在以前,人们劳动量大,身体出汗多,身体里的盐流失也多,腌制鳜鱼的盐就要多放一些,是人体补充盐分。以前我师傅教我们,放盐就是180克,因为以前的人干活多呀。”

  “还真有道理,人在吃鱼,当然要考虑人的特点了。”袁晨说。

  “炒菜做饭也要考虑人群的特点,体力消耗大的劳动者,自然就需要更多的盐和油,作为补充。”王哥。

  “确实是时代不同了,当年没有冰箱,没有冷链系统,怎么运输鳜鱼都成了难题,以前的人聪明,就用了腌制的办法,把长途运输的问题解决粮,结果还发明了一个新的做鱼的办法。”王哥说。

  王哥继续讲解徽菜,他说:“AH菜又叫徽菜系,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徽菜主要是烧、炖、蒸,重油、重色,重火功。

  红烧是一大类,而红烧的“红”,表现在糖色上面。对火功要求苛刻。以前,炒菜用油是自种自榨的菜籽油,还要使用大量木材作燃料:有炭火的温炖,有柴禾的急烧,有树块的缓烧,是比较讲究的。传统中的重油、重色、重火功,有徽州的特殊条件。”

  袁晨一听,喝茶、做饭看似简单,其实都是个大体系呀。

  请收藏:https://m.bq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