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六十六章_古典音乐之王[重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戚暮还在华夏的时候,曾经听郑未乔说着这样一个笑话:得到百万人的喜欢,你是偶像巨星;得到千万人的喜爱,你是领袖人物;得到上亿人的喜爱……哦!原来你是人民币!

  虽然这只是一个随口的段子而已,但是却也说明了一个道理——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会得到所有人的喜欢。

  就算是好脾气如多伦萨先生,都有扎耶夫在背后欺瞒背叛,更何况是其他人?

  全球喜欢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的乐迷很多,甚至有人爱之将其奉为一生追逐的传说。当然,也有很多人厌恶这位大师,认为他空有绚丽华美的技巧,但是琴声却缺乏感情。

  这自然是无稽之谈,毕竟几百年前的音乐不会有任何手段流传保存下来,只有那些听众们的笔记、乐评记录着这位小提琴大师的传奇。

  小提琴的难关,一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是技巧、第二个便是感情。

  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首富有充沛感情的曲子,甚至是连丝毫不懂音乐的人,都能从乐曲中体会到一种浮现于琴弦上的快乐与满足,乃至于有很多人都认为——

  『听了这首曲子,再糟糕的心情也一下子愉悦起来』。

  但是这首《d大调》确实不能算是一首多么高难度的曲子,在专业小提琴家的手中,这只能算是中等难度,并无太多复杂的技巧。

  有了感情便已足够体现这首曲子的美好,还需要其他吗?

  锦上添花说得容易,做起来却难,多少年来也确实有人改编过这首曲子,但是却很少有让人觉得惊叹的,只能说的与原曲相差无几,没有太大改进。

  改编一首曲子需要的除了改编者对这首曲子的了解与认知外,还需要改编者拥有非常卓越的耳力与音乐水平。因此,通常能够改编一首曲子的人,都是某方面的音乐大师,比如卓越的钢琴家、小提琴家、大提琴家等。

  当然,在一支乐团里,通常都是由指挥和首席小提琴手担任这个工作,比如戚暮曾经演奏的那两首改编《圣母颂》和《蓝色多瑙河》,就是由他和华尔斯先生一起讨论、改编出来的。

  而如今这首《d大调》,却已然不可能再有他人的参与。

  舞台下,多伦萨先生的腰板挺得笔直,身子稍稍前倾,目光认真专注地盯着舞台上那个低眸演奏的青年,他将全部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自己的耳朵上,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音律。

  但是现在青年演奏的速度实在太快,因此连多伦萨先生都是在听到第二小段的时候,才猛然惊醒,低声喊道:“第二乐章的小广板?!”

  一旁的莫托尔四人纷纷怔住。

  一首音乐的要素一共分为9个方面,包括有节奏、曲调、和声、力度等等。

  而对于节奏来说,它的另外一个要素即为速度。在创作一

  请收藏:https://m.bq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