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七百九十四章 什么有了?_你好,198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错,这个就是贾作家的本命,是不是乡土气息非常浓郁?

  在黄土高原那边的文坛,有著名的三驾马车:贾作家年纪最小,成名较早。

  路作家居中,平凡的世界,写就不平凡。

  刘青山有点纳闷:年龄最长的老大哥,怎么没请来?

  招呼大家落座之后,就闲聊起来,刘青山也就把心中的好奇问了出来。

  路作家笑着解释:“陈大哥正在农村老家发奋著书,发誓要写出来一本,死了之后能带进棺材里面当枕头的著作。”

  噢,原来如此,刘青山脑子里面灵光一闪,想起来这段往事。

  在三驾马车之中,陈作家年龄最大,开始两位小兄弟,现在都有代表作,唯独他,却还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

  于是陕北汉子性格中执拗的一面就体现出来,八七年,陈作家直接扛着两口袋馒头,回了农村老家,开始面壁。

  直到六年之后的九三年,这才带着大作破壁而出,这本书,名字叫做白鹿原。

  “哈哈,有了!”刘青山也喜出望外,情不自禁地击掌大叫。

  那三位都有点面面相觑:什么有了?

  刘青山的想法是,今年夹皮沟文学奖的获奖者有了。

  在这个生活并不富裕的年代,陈作家在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完成这部著作,真可谓是呕心沥血。

  啃馒头吃咸菜是日常,他在书中也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书中的人物,同喜同悲,甚至生死契阔。

  当写到“白鹿原上最艳的一抹红”,也就是田小娥,被杀死的时候,陈作家也心如刀绞,趴在桌上晕死过去。

  幸亏第二天被邻居发现,送进医院,陈作家这才得救。

  不疯魔不成佛,正是凭借这股拼命的劲头,先后历时六年,这才创作出白鹿原。

  这样的作家,值得钦佩,更值得奖励。

  不过因为贾作家也在座,所以刘青山暂时没提这事,等没人的时候,再跟路作家好好聊聊。

  几个人一边喝茶一边聊天,聊了一阵,贾作家这才渐渐表明来意。

  原来他是羡慕路作家的作品在海外出版,名利双收,所以也想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只是苦于没有渠道,更不用说找翻译什么的,根本就请不起。

  刘青山倒是不介意帮一把,毕竟都是华夏人,把更多的作品介绍到世界,当然更好。

  不过维克多这货现在估计也闭关创作呢,估计是没有那么大的精力帮忙。

  只能答应贾作家,等明天往国外打电话给问问,就算今年办不成这件事,估计等到维克多那边把暮光之城的第一部写完,也就能有时间了。

  贾作家自然也喜出望外,他本来也没抱太大希望,毕竟这种事情,先期也需要不小的投入。

  他都听路作家说了,开始就要砸进去好几十万美金呢,对他来说,这笔钱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好一阵道谢之后,贾作家这才告辞,路作家也要一起回招待所,却被刘青山给留住。

  等到没有了外人,刘青山这才说起夹皮沟文学奖的事,不知不觉,已经办到了第四届。

  刘青山把自己的意思跟路作家一说,路作家也非常高兴:

  “陈大哥当然比我更有资格获奖,就是他性子非常轴,说是闭门创作,就肯定不会出门,只怕不能去夹皮沟领奖啊。”

  刘青山微微一笑:“不到场也没关系,到时候王大哥你把奖金给送过去好了。”

  路作家愣了一下,随即也点头微笑,对夹皮沟文学奖的宗旨,他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这个奖项,真的无关名利,一心一意,只为改善作家的生活,他们几个获奖者,现在不都是受益者吗?

  请收藏:https://m.bq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