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4章 拜相(下)_万历新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沉声道:“朕相信鸣泉今日之愿,必载于国史而垂范后世也!”

  觐见过程持续了近两个时辰,梁梦龙中途被皇帝赐宴,并且陪皇帝小酌数杯。

  现如今的宫禁比皇帝初登基时,不知森严了多少倍。若皇帝下令封锁消息,宫禁之事绝对无人将之传出来——十余年来,凡藐视宫禁,长舌头乱说的,都得到了凄惨的下场。

  但梁梦龙被赐宴的事儿,却如同长了翅膀,短短两天,京官无人不知。若有些人还不明白这赐宴的含义,自有那“自来水”为之解说。

  如果说初一的召见和赐宴还算平常——毕竟有同样经历的朝臣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不算太稀罕。但十一月初三早朝后,皇帝在散朝时再次留对梁梦龙,则是再明确不过的信号了。

  短短五天,梁梦龙的势力急剧膨胀。尚书以上还有些矜持,等着梁梦龙写信或下贴子;侍郎以下的轿子已经在梁府的门口排出半里地还长。

  十一月初五,皇帝正式下旨,提名梁梦龙为总理大臣,并许廷推。次日,朝中三品以上诸臣于皇帝不在场的情况下,在皇极殿进行了不记名投票,获得罗万化支持的梁梦龙票数达到七成,顺利成为万历大变法之后的第三任总理大臣。

  十一月初九日,罢早朝,礼部于皇极门为皇帝设座,行颁总理大臣任命诏书礼。

  太祖废相之后,“宰相”一词已经在大明官场消失了两百年。尽管实施了大变法,但朱翊钧还是没有完全突破祖制,到最后也没有给张居正一个“宰相”的名分。

  张居正并无怨言,且鞠躬尽瘁干到薨逝,最重要的原因是变法之后,政事堂有了“政事堂令”的大印——这是政事堂与“内阁”的最本质区别。

  有了这方大印,总理大臣就是宰相,至于名字是否为“宰相”在张居正看来并不重要。

  还有一个原因是皇帝参与设计总理大臣任命礼仪太牛掰了——与古时拜相相比不遑多让。其中两件事最令人激动:

  一是皇帝定下总理大臣后要祭拜列祖列宗,仪式和奏捷差不多:皇帝与总理大臣提前三天斋戒、沐浴。正日子那天,皇帝着大礼服,先诣奉先殿,祭拜祖宗——这一条是文臣最为看重的。

  二是总理大臣任命过程比唐宋时的“宣麻拜相”规格更高:京中七品以上,俱在皇极门外广场上观礼。总理大臣行拜礼时,皇帝起身受礼。诏书颁布时,皇帝亲捧诏书,总理大臣跪地接诏,皇帝躬身道:“将以国事累先生,先生勉之!”

  总理大臣捧诏答:“臣奉诏。必殚忠竭力,匡襄佐理,恪恭尽职!”

  这一问一答间,总理大臣固然跪接诏书,但皇帝是起立受礼而且要躬身的!经过这种仪式,“总理大臣”是不是“宰相”这个名称变得并不重要,反倒是其“礼绝百僚”的荣耀让每一个臣子想起来都要膀胱发涨的。

  当然,礼绝百僚不是这个仪式后就结束了。还有一些新的礼制:例如总理大臣出行,亲王及以下与之相遇必须避道。即仪仗和轿子都要到路边等着,等总理大臣仪仗轿子先过。

  其他诸如总理大臣病重,皇帝亲临问疾并赐医赐药;总理大臣任内去世,皇帝车驾往吊;总理大臣在政事堂和宫内有步辇坐——以上这些,不是明文规定,属于皇帝和张居正之间的互动后留下的“传统”。

  包括年节之时,从门神到大小礼物皇帝都要想着总理大臣——张四维被弹劾的一条罪名就是收了皇帝巨多礼物,却仍没做到“恪恭尽职”。

  请收藏:https://m.bq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