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5章 斥骂_万历新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学员已经在校场列队,做好了接驾准备。

  此际正值酷暑,朱翊钧早上坐小马辇出发,到了南苑时正是隅中,大太阳晒的校场升烟。陪同的官员见武学员和京营士兵军服兵器齐备,在操场上静静站立,个个满头大汗却纹丝不动,都暗自点头。

  虽然大伙儿对朱翊钧选择戚继光为常务副山长,位在系主任这些总督之上都一肚子意见,但见了戚继光的练兵成效,不得不在心底写个服字。

  朱翊钧见军容整肃,表扬了戚继光几句。戚继光这几个月以蓟州三千兵为骨干,老京营留下的八千人加上又招募的两万五千精壮,重建了三万六千兵的新京营。

  这新兵训练,最是磨人。朱翊钧做甩手掌柜,戚继光一边忙着筹备武学事,听着各大员的冷嘲热讽;一边带着蓟州老兵训练新兵,几个月工夫瘦了好几圈,黑瘦黑瘦的。

  朱翊钧看了不忍,又笑道:“这些日子元敬辛苦了。”戚继光听了,单膝跪地,红着眼圈,举起右拳放在自己左胸道:“谢皇上挂怀,臣不辛苦。”

  翰林编修戴洵初次来南苑,见戚继光穿着文官袍,竟然不全跪,热血上头,全忘了掌院陶大临之前“多看不说”的告诫,厉声呵斥道:“戚继光大胆,未着甲胄如何不行国礼?!”

  朱翊钧闻言,扭头冷冷扫了戴洵一眼。谭纶在旁厉声道:“此为天下第一军也!皇上为养其精锐之气,早有旨意,新军上下,面君半跪,面总兵、文官不跪,汝今日才知?”

  戴洵闻言低头语塞,他的确不知道朱翊钧什么时候下这么一道旨意。再说这旨意也没在邸报上发,俺翰林官不知道应该——应该是正常的吧?

  朱翊钧阴沉着脸,接过话头道:“翰林当以论思为职,既列近侍,在朕左右,凡国家政治得失、生民利害,当与朕言。然我朝翰林,日日以诗工词琢为念,以朝廷优养为显名之阶!自称清流华选,起大号纳小星,流连风月,诗词唱和,以为雅致高风——然则与国何用?”

  谭纶比较喜欢戴洵的诗词,刚才斥责他本意是保他,以为皇帝见自己已经发作了戴洵,会一笑置之。但朱翊钧今日叫了翰林来,本就有教他们做人的意思,当然顺势发作。

  “当朕之面,呵斥干城,汝配乎?汝可曾杀一虏以保民?汝可曾牧十里之地,足一民之食?汝可曾教授一百姓,以圣人之学教化之?身无微功,恬不知耻倒也罢了——今竟违旨责我大将,给吾滚出校场!”

  戴洵字汝诚,号愚斋,别号樟溪,自称无能居士。明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因擅作画,工诗词,后世有人把他跟戴德彝、戴澳并称明代诗人中的“三戴”。代表作为《翰林松》,其中一句“也知不是无情物,翠色而今作意浓”为后世诗家所

  请收藏:https://m.bq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